3月31日,山東省煙臺市民政局通過視頻會議形式召開2020年全市民政工作暨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會議。會議聚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在打好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硬仗的同時,2020年,煙臺市加大社會救助保障力度,啟動實施敬老院三年改造提升工程,全市新增養老床位3000張以上。
低保標準首次實現縣域統一
2019年,煙臺市組織對未享受低保和特困供養以及近年來退出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全面核查,開展“扶貧對象兜底保障排查整改會戰月”行動和行業扶貧政策落實專項督導,截至2019年底,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低保、特困供養占比62.4%,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單人納入保障范圍的占比82.8%。
全市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615元和440元,首次實現縣域標準統一,為7.5萬名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2.7億元。全面建立特困人員分類管理檔案,嚴格落實特困供養政策,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46%,發放特困供養資金1.3億元,惠及1.4萬人。針對物價上漲,發放價格臨時補貼1681萬元。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了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全年共救助3813人、發放救助金704萬元。按時足額為4.1萬名經濟困難老年人發放補貼4190萬元,為9.6萬名殘疾人發放兩項補貼1億多元,協調安排370萬元為社會福利機構配備康復輔具,進一步提升了社會福利保障水平。
現在脫貧攻堅決勝期與疫情防控期“雙期疊加”,對于符合低保、特困、臨時救助、困難或重度殘疾人、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點困境兒童等條件的,在政策規定允許的范圍內,要優化簡化審核審批程序,做到快審快批、特事特辦。
2020年,煙臺市加大社會救助保障力度,6月底前完成城鄉低保標準調整工作,同步提高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和照料護理標準。密切關注物價變動情況,物價漲幅達到規定條件時,及時足額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
建成居家養老服務平臺14處
全市已建成居家養老服務平臺14處,入網老人達98萬余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60%以上的完成配建或正在配建。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13個養老實體項目均達到進度要求,招遠市3處、棲霞市2處、萊州市1處養老機構建成投入使用。年內,全市新建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1處、農村幸福院66處、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18處,增加了養老服務供給、增進了民生福祉。
在芝罘區、萊山區試點的基礎上,六區及龍口、蓬萊、萊州等地共建成市民社區食堂55處,日均服務市民3700多人次,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服務老人、輻射社區的市民社區食堂“煙臺模式”初步形成。福山、龍口、招遠、萊州完成縣級公益性公墓一期工程建設任務。
今年啟動實施敬老院三年改造提升工程。重點是完成護理床位的配套,保證有意愿的特困失能老人集中供養率達到50%的目標。統籌推進敬老院改造提升工作,以發展縣級和區域中心敬老院為主,重點提升長期照護、醫療護理等功能,年底前敬老院法人登記率達到100%,管護人員培訓率達到100%,每個縣市區至少有1處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敬老院。加快重點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統籌推進養老機構建設,加強護理型床位改造提升,市老年中心三期工程開工建設,全市新增養老床位3000張以上。
本文來自《水母網》—記者 劉曉陽 通訊員 張海濱
想了解煙臺養老院更多資訊,請點擊:煙臺養老天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