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在京津冀養老試點機構、河北泊頭市福星園護理院養老的300余名京津冀老人參加迎新春聯歡會,來自天津的張家明(左二)、北京的王淑貞(左三)、河北的高桂云(右二)三位老人領到“福”字。滄州日報記者 傅新春攝
“深化京冀醫療合作,真正讓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日前,河北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江建明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五年來,京冀醫療合作項目已超過400項,并且探索出一批典型案例。未來京冀兩地還將圍繞共建共享機制,在環京津地區高標準建設一批護理醫院和康養基地,在協同養老中實現雙贏。
醫療合作成為常態
記者:河北在醫療服務領域與京津地區相比存在一定的短板。請問,京冀醫院之間存在哪些方面的合作?
江建明: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不斷推動,三地打破了“一畝三分地”思維,區域間的醫療衛生合作已經成為常態。現階段,京冀醫院之間的合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服務保障非首都功能疏解。圍繞廊坊北三縣、河北雄安新區、張家口冬奧會賽區等重點區域,京冀相應啟動實施了北京—燕達、北京—張家口、京津冀雄等多個醫療衛生合作項目。比如,圍繞京張冬奧會醫療保障,京冀兩地開展了張家口賽區冬奧定點醫院的遴選工作,建立起河北四線血液保障層級的保障機制,聯合對奧運村周邊地區開展了病媒生物、土源線蟲、食品安全風險和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等工作。
第二,深化醫療衛生合作。五年來,區域間的醫療衛生合作成為一種常態。從合作質量看,由單一醫務人員流動向機構合作邁進,從專家坐診、科室協作、人員進修,擴展到共建共管、整體托管、專科聯盟等機構深度合作方式。從合作數量看,河北400多家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與京津開展了合作,合作項目突破500個,其中與北京合作項目400余個,與天津合作項目約100個。
第三,醫療服務同質化。兩地醫學影像和檢驗結果實現互認。截至2018年年底,三地共有296家醫療機構實現臨床檢驗結果互認,155家醫療機構實現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檢驗結果和影像互認項目分別達到33項和20項。在這個過程中,河北醫院的質控標準完全對標北京,這是對河北醫院的高要求,提高了醫院本身的診療水平。另外,結果互認也能夠方便老百姓。患者可以拿著河北的檢驗結果去北京看病,避免了重復檢查,節省了時間,降低了費用。下一步,計劃建立檢測結果數據庫,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腿。
第四,2018年京津冀三地探索開展了部分高值醫用耗材的聯合采購。在這種方式下,進一步掌握了與醫用耗材生產公司的談判議價主動權,三地都能以較低廉的價格購買。根據測算,每年可為三地公立醫院節約耗材采購費用超過8億元。
就近就醫降費省時
記者:剛才您提到京冀醫療衛生合作不斷深化,探索出共建共管、整體托管、專科聯盟等深度合作方式,出現了一批成功典型。醫療合作最終還是要讓百姓受益,請您從百姓獲得感角度介紹一下京冀醫療合作的成果?
江建明:深化京冀醫療合作,讓兩地百姓得實惠,歸根結底就是,暢通就醫渠道讓百姓看得上病,降低診療費用讓百姓看得起病,提升診療能力和水平讓百姓看得好病。
在看得上病方面,以河北燕達醫院為例,北京朝陽醫院負責技術、人才隊伍等軟件建設,河北燕達醫院負責基礎設施、醫學裝備等硬件建設,屬于共建共管形式。該院作為河北首家北京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在異地結算方面實現了政策突破。也就是說,北京市民在河北燕達醫院就醫,醫保出院即報。特別是對于北京的老年人,在河北燕達醫院就近就醫更加方便快捷。目前,燕達醫院與北京的合作已由最初的朝陽醫院拓展至天壇醫院、北京中醫院和首都兒研所附屬醫院,還加入了同仁眼科專科聯盟。
在看得起病方面,以北京天壇醫院張家口腦科中心為例,張家口市第一醫院加入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系統疾病專科聯盟,屬于專科聯盟形式。同樣一例內窺鏡玻切手術,在北京約3萬多元,在張家口僅需2萬多元;普通腦瘤手術,在北京約需4萬元至6萬元,在張家口僅需2萬多元。診療費用低,張家口百姓能夠就地看得起病,還吸引了山西、內蒙古等地的患者。該中心運行三年來,累計減少進京就診2.4萬余人次,相對于北京的收費水平,可以為百姓節省費用近6億元。
在看得好病方面,以保定市兒童醫院為例,北京市兒童醫院對該院人財物全面托管,屬于全面托管形式。2018年保定市兒童醫院成功救治首例非典型性溶血性尿毒綜合癥患兒,像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托管前,保定市所有的醫療機構都做不到。
對于河北百姓而言,家門口的醫院也能有北京的大專家,大大提升了河北百姓的獲得感。
協同養老實現雙贏
記者:現在京冀醫療合作呈現哪些趨勢?未來還將如何探索?
江建明:總的來看,醫療合作讓京冀兩地百姓都得到實惠,集中體現在“一多”和“一少”。“一多”就是北京人就近到河北看病養老的人越來越多。以燕達國際健康城為例,已入住的2000位老人中98%以上為京籍老人,排隊等待入住1000人,有意向登記的近6000人。承德鷹手營子礦區的承德市第六醫院與北京航天中心醫院合作,未來將解決10萬人的養老問題。“一少”就是河北患者到北京看病的人數在持續減少。數據統計顯示,河北患者占北京出院人數比重由2013年的9.1%下降到2017年的7.9%,這也減輕了北京醫療機構的運行壓力。
河北發揮空間優勢與京津合作提升了自身發展能力,京津發揮業務優勢在河北獲得了更大發展空間。相關文件要求,在環首都區域建設一批高標準的護理醫院和康養基地,這實際上就是要求河北逐漸承接北京的養老功能。
目前河北環首都5市,特別是與北京緊鄰的14個縣市正在謀劃推進康養基地,每個基地規模在1萬至3萬人,那么未來總共將有30萬至50萬人到河北養老。環首都貧困帶經過升級轉型,改造成為與首都功能互補的健康養老區域,既推動了河北地方的發展,又讓北京發展輕裝上陣,最終有助于京津冀空間布局優化。
更多石家莊地區精彩養老資訊,歡迎關注石家莊養老天地網http://shijiazhuang.yanglaotiandi.com/
來源于《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