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召開,北京市副市長盧彥作關于“持續深入推進醫養結合提高居家養老服務水平”議案辦理情況暨相關專項工作報告,報告提到,北京共組建家庭醫生團隊4100余個,簽約65歲及以上老年人175.4萬人,占比超7成。北京下一步將研究制定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子女護理補貼政策。
盧彥在報告中提到,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懷柔區代表團和163人次代表聯名提出11件有關居家養老健康服務的議案,交由市政府辦理。
在破解醫護上門難題方面,目前,北京全市共組建家庭醫生團隊4100余個,簽約居民740萬人,其中簽約65歲以上老年人175萬人,占本市65歲以上老年人的73%。2018年為老人出診13.8萬人次,靜脈采血、肌肉注射、鼻飼、灌腸、更換導尿管等項目均可居家開展。
同時,北京各區開創性推進工作,豐臺區投入財政補貼資金300余萬元,調動基層醫務人員積極性,在23個社區開展居家醫療護理上門服務,與近3千名失能老年人簽訂服務協議,累計提供上門服務3萬余人次;東城區實現對轄區托底保障老人入戶評估全覆蓋,完成評估4800余人,入戶醫療服務1.3萬人次;朝陽區4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老年綜合評估室,2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家庭病床服務。
在拓展社區衛生健康服務內容方面,北京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行“先診療后結算”服務,免除老年人在社區就診所發生醫事服務費的個人自付部分,已有6000多萬老年人受益。同時,北京將推進中醫藥優質資源下沉基層,實現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有名中醫團隊進駐。推進互聯網居家護理服務,今年一季度,四家網約平臺通過線下實體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居家護理服務5700余人次。
發揮家庭養老照護支持作用,2018年北京出臺了《關于加強老年人照顧服務完善養老體系的實施意見》,豐臺區開展試點,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給長期照料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成員每月放4天假。在家庭養老支持方面,還制定了居家環境無障礙設施改造辦法,對經濟困難、失能、殘疾等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并給予補貼,目前已完成改造7400余戶。
今后,北京還將加強指導醫療機構開展居家護理服務,民航總醫院、首鋼醫院試點采取與網約平臺合作的方式,為其緊密型醫聯體范圍內有需求的出院患者和社區居民,提供可選擇、個性化的居家護理服務。
更多北京地區精彩養老資訊,歡迎關注北京養老天地網
http://bj.yanglaotiandi.com/
來源于《千龍網》—劉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