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海市深化養老服務實施方案(2019—2020年)》的出臺,上海在深入推進養老服務工作方面又將有新動作。
上海市民政局日前召開專題會,介紹了養老服務設施、功能提升以及養老服務行業質量、養老服務隊伍水平提升等計劃的實施情況。
護理型床位占比六成
今后四年,上海養老設施主要指標數量將倍增。如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分中心)在街鎮全覆蓋的基礎上數量實現翻番,不少于400家;社區老年助餐服務場所總量實現翻番,達到1600家。同時,養老設施在結構上更優化,到2022年,養老機構床位數在確保不低于全市戶籍老年人口3%即17.5萬張的基礎上,護理型床位數將達總床位的60%。
超大型城市寸土寸金,老年人高度集聚,期盼在熟悉的環境里安養晚年。今后社區嵌入式將成為申城養老模式的首選。今年下半年,上海將出臺“社區嵌入式養老工作指引”,指引編織“1+2+3”的養老服務網。所謂的“1”,是街鎮范圍的“一個服務圈”,也就是“15分鐘養老服務圈”;“2”是實現“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家門口服務站點”這兩級服務供給,“3”是實現三大服務場景,也就是讓老年人在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家門口服務站點或直接在自己家里接受到養老服務。此外,上海將繼續在農村“織密網”,全面構建鎮有“院(所)”、村有“點”的養老設施網絡。
長期照護服務更專業
未來幾年,上海將側重發展專業化、高品質的長期照護服務。市民政局老齡處處長陳躍斌透露,“上海將重點關注三個一,即一個制度、一個人群和一個服務。”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受理長護險申請共計36.1萬人次,累計完成評估31.7萬,共接收服務對象30.1萬人,其中接受社區居家護理服務的老人為20.5萬人,接受養老機構服務的老人為9.6萬人。“長護險既能減輕老年人及其家庭在照護方面的經濟負擔,又能直接引導推動專業照護市場的發展。”陳躍斌說,今后將探索商業保險公司參與長護險經辦服務,發展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產品,為老人提供個性化長期照護服務。
老年認知障礙群體的照護服務,越來越成為家庭和社會的痛點。上海連續兩年將改建1000張認知癥老人照護床位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到2022年,標準化認知障礙照護床位數將達到8000張。今年,上海構建了分層分類的老年認知障礙干預和照護體系,啟動首批20個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試點,營造關愛認知障礙老年人的社會環境。
去年5月,上海推出首批社區養老顧問。目前共有254個顧問點,實現街鎮全覆蓋。養老顧問們為老年人提供政策咨詢、資源鏈接、個性化養老方案定制等服務。
養老機構設紅黑名單
上海將建立養老機構“紅名單”和“黑名單”制度,推動建立養老服務領域社會信用體系。
自2016年起,上海用三年時間完成了第一輪559家養老機構的等級評定工作,評定結果社會全公開,形成養老服務質量綜合評價體系。同時對養老服務質量進行日常動態監測評價,未來評價結果將以“笑臉”“哭臉”等直觀展示。去年,本市出臺養老機構失信信息歸集等,接下來將重點關注構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特別對“黑名單”中的失信主體加大懲戒,用信用制度約束養老機構行為。
據介紹,目前養老一線護理員隊伍薪酬待遇偏低,評價標準不統一,社會認可度不高。針對這些情況,本市將發布養老護理員市場工資指導價,探索建立綜合評價標準,建立合理的薪酬機制,拓寬護理員的職業發展空間。本市將推動各類院校特別是職業院校設置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按照規定落實學生資助政策,并且鼓勵社會力量支持聯合辦學,開展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
更多上海地區精彩養老資訊,歡迎關注上海養老天地網
http://sh.yanglaotiandi.com/
來源于《解放日報》—彭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