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網獲悉,6月17日,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發布《世界人口展望2019:發現提要》報告,內容顯示,2030年世界人口將從目前的77億增至85億,2050年達到97億,2100年或將達到110億。
30年后世界人口增長至97億
文件指出:“預計未來30年全球人口將增長20億,從目前的77億人增長到2050年的97億人。”到本世紀末,全球人口或達到110億。
而從現在起到2050年,一半的世界新增人口將集中在印度、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剛果(金)、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印度尼西亞、埃及、美國等9個國家。預計2027年左右,印度人口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許多增長最快的人口都在最貧窮的國家,”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助理秘書長劉振民先生說。
報告發現,世界人口增速在放緩,更多國家人口出現萎縮。從現在到2050年,人口出現萎縮的國家或地區數量將增至55個,其中26個國家或地區人口萎縮將超過10%。
報告稱,全球婦女平均生育率已經由1990年的3.2降至現在的2.5。到2050年,全球婦女平均生育率將繼續下降到2.2。
報告認為,世界人口老齡化加劇,65歲及以上人口將成為增長最快的年齡組。目前,全世界約9%的人口超過65歲,而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16%,屆時歐洲和北美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的1/4,全世界80歲及以上人口將從目前的1.43億增加到4.26億。報告認為,人口老齡化導致工作年齡段人口比例下降,這將增加社會保障壓力。
報告說,到2050年,人類平均預期壽命將從目前的72.6歲增至77.1歲。預期壽命地區不均衡狀況有所改善,但目前,最不發達國家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仍然比世界平均水平短7.4歲。
養老問題迫在眉睫
生育率下降,老齡化加劇,養老問題無法避免,各國也對此早已著手制定措施。
稅務優惠政策激活了美國IRA的快速發展,目前美國商業養老占比已超過90%。同時,基金系公司通過“更加靈活的產品組合”和“更加專業的投資能力”成為美國商業養老金市場的主導者。
德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歷史上以公共養老為主導,如今養老責任呈現出向私人部門轉移的趨勢,其中保險系的金融機構是德國企業年金和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市場的主力軍,保險巨頭獨占鰲頭。
日本養老產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不斷豐富養老服務內容和養老服務形式,形成了六大養老服務細分領域。
中國同樣越來越重視養老產業的發展,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扶持。結合當下養老產業發展狀況和養老產業政策熱點,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中國政府支持社區養老模式革新、醫養結合深化、智慧養老推進和養老金融市場放開等多個方向改革與開發,推動了養老產業發展。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中國65歲以上人口每年都在持續增加,截至2018年底,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7億人,占總人口數量的12.2%,中國面臨老齡化加劇的局面,養老產業的發展關乎整個中國社會的發展,養老產業成為一種趨勢,吸引各類資本入駐。2018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達到6.6萬億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7.8萬億元,未來中國老年人口將呈爆發式增長,養老市場需要大。
結合國家政策推崇的9073養老模式,機構養老、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三者相結合的模式是我國現有企業在發展其養老業務時采取的核心產品結構。
艾媒分析師認為,養老行業中較為突出的企業,不僅采用三位一體的核心模式,還整合“醫、養、護、娛”形成一體化的服務體系,同時全面接受自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人,并提供不同的服務。最后,積極與國外行業領先者進行交流,學習和借鑒國外領先養老理念和方法,并將其本土化,是尋求不斷發展的重要因素。
另外,醫養結合也成為養老產業新熱點。“醫養結合”是指推進現有醫療衛生和養老機構合作,發揮互補優勢,實現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醫養結合成為養老產業發展新熱點,預計2021年中國醫養結合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
目前,中國人均健康管理信息化投入是美國人均投入量的3%,約為2.5美元,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智慧養老的推進,中國人均健康管理信息化投入有望提高,且中國60歲及以上老齡群體龐大,智慧養老市場潛力巨大。
更多上海地區精彩養老資訊,歡迎關注上海養老天地網
http://sh.yanglaotiandi.com/
來源于《艾媒報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