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只要天氣好,就往這里來,能聽專家講座,能接受理療康復,能練合唱、學書法,活動一上午,中午在食堂吃個飯,飯菜味兒好又軟和,老兩口花不了30塊錢……”在河西區友誼路街,柳江里日間照料中心吸引了不少周邊的老年居民,72歲的馬桐英大娘告訴記者,這里離家近、服務好、活動多、價實惠,都是吸引她常來的原因。
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近年來,本市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堅持當前與長遠相結合、政府與市場相互動,探索大城市養老天津模式,加速打造健康養老服務網,包括柳江里日間照料中心在內,全市已經建立起1301處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和老年日間照料站。
“市委、市政府連續10年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列入全市20項民心工程,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養老服務地方性法規,建立了養老床位綜合責任險,探索了‘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市財政累計補助資金13.4億元,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機構建設和運營,推動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的社會化運營,建成養老機構362家,養老床位6.6萬張,97%的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基本建立了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笔忻裾贮h組書記、局長吳松林表示。
據介紹,本市從三方面入手,加速推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一方面,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將資源向居家層面傾斜,探索多類型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推進老人家食堂建設,發展助餐服務,重點解決高齡和失能等老年人“吃飯難”問題,建立居家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制度,探索社區互助養老模式,完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運營補貼政策,打造居家老年人身邊的養老院;另一方面,加快養老機構床位數量和服務質量雙提升,加大對養老機構建設的投入力度,達到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0至35張,大力推進區級公辦養老機構公建民營改革,全面推動養老機構實行醫養結合,簡化醫養結合機構設立流程,鼓勵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開通雙向轉介綠色通道,建立健全養老機構分類管理和養老服務評估制度;在此基礎上,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養老服務領域,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深化養老機構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領域政府購買服務目錄,提高社會資本舉辦養老機構運營補貼標準,建立養老服務行業風險分擔機制,吸引內資、外資來津興辦養老服務機構。(津云新聞編輯孫暢)
(責任編輯:莊彧)
文章來源:北方網